2023年9月3日:吳錦明〈基督的度量〉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the gift of Christ; v7)……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to a measure of stature of the fullness of the Christ; v12-13)……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着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through the supply of every joint,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in the measure of each single part),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v15-16)」(以弗所書4:7,12-13,15-16)

基督的度量

「一日有位傳道人問史百克弟兄:『某地方有五個不同的基督徒團體,哪一個團體是教會?』史百克弟兄停了一會回答說:『如果那五個不同的基督徒團體裡的信徒,都是真實蒙聖靈重生得救的,就都是教會!所不同的,就是他們裡面基督增長的成份有多有少。因為教會是以基督為衡量的。(The Church is measured by Christ)』」[網上資料]

「基督的衡量」或譯作「基督的度量」這個詞語並不是史百克弟兄發明的,其實在聖經中一直有這件事,只是我們常用的《和合本》,沒有把這個詞一致地譯出來。「度量」(measure, G3358)這個詞在新約總共用了14次,有兩個意思,頭一個意思是指量度的器具,在福音書中使用時都是指量度液體或穀物體積的容器,「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G3558)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G3558)量給你們。」(太7:2)「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G3558),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路6:38上)在啟示錄使用時是指量度用的尺,「對我說話的,拿著金葦子當尺(G3558),要量那城和城門城牆。」(啟21:15)

保羅在他的書信中也使用這個詞6次,但他所指的是「分量」或「度量」,就是所得著的「分量」或信徒身上達到的「度量」,保羅在以弗所書第四章,共使用這個詞3次之多。其中有兩次講到基督給每一個肢體之恩賜的分量,並要按肢體所得的分量發揮功用,叫教會得建造,還有一節就是我們要長成基督的豐富身軀之度量。

講到度量,當然有多少之分,有高低之分,有些人多一點基督的成分,有些人少一點,每個基督徒都不同,其實主耶穌在福音書裡也提到這方面。「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太5:17-19)「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太11:11-13)主說在天國裡(指千年國度)有些人是大的,有些人是小的,但在天國裡最小的都比施浸約翰為大,儘管約翰已經是婦人所生的神僕人之中最大的,但比起那些得以進天國的人,因為有基督生命的度量在他們裡面,因此在天國裡最小的都比施浸約翰大。

在前的將要在後

在馬太福音19章,那個從小就遵行神誡命之少年的官問主耶穌怎樣才可以承受永生,卻因著有許多財產,不願意捨棄,便憂憂愁愁的走了,這事以後,彼得就走去問主「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並且承受永生。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19:27-30)

彼得的意思是少年的官不願意捨棄,但他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主,將來要得什麼呢?主首先正面回覆了彼得的問題,為主捨棄的必定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但是主卻在最後加了一句話:「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這是特別針對彼得和門徒的情況而說的,然後在馬太福音20章主繼續解釋這句話。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上午六點鐘)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約在巳初(上午九點鐘)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約在午正(中午十二點鐘)和申初(下午三點鐘)又出去,也是這樣行。約在酉初(下午五點鐘)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到了晚上(下午六點鐘),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約在酉初(下午五點鐘)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20:1-16)

主這個比喻把我們的觀念完全反轉,一般我們都認為工作酬勞是多勞多得的,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家主很糊塗,甚至很笨,不善理財,但其實主要我們注意的是這個家主不是今世之子那種人。那時候的人都是日工計,一天的工資大概足夠買一天的食物,沒有工作的日子就要捱餓了,時間越遲仍然閒站的人,意味著他們是最沒有條件、沒有人願意僱用的,但他們其實也是最有需要的人,所以依然站在市集渴望得工作,家主前後五次親自去市集邀請人到他的葡萄園做工,每次見到有閒站的人都滿了憐憫,並邀請他們工作。

在後的將要在前

這個比喻更重要的一面是要我們認識怎樣作天國的僕人,原來能夠在葡萄園裡作工全是恩典,上午六點鐘作工的,或者是那些很年輕就撇下一切服事主的人,像彼得一樣;遲些時間作工的,或者是那些中年才服事主的人;下午五點鐘作工的,令人想起那些在主就回來以前不久,剛得救服事主的人;最早作工的人好像忘記了自己都是蒙恩典蒙憐憫的人,本來他們是與主人一起時間最長的,他們應該最認識主人是怎樣的一位,但是他們卻只是和其他人比較自己所得的,家主作好人就紅了眼,這些人不能得到家主的稱許,因為他們完全不認識家主的心意其實是要憐憫人。因此主說:「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今天我們會不會也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被別人付出更多,但比起那些付出少的人,卻好像得到同樣的報酬,甚至乎覺得自己所得的比別人更少,於是就像這些人一樣紅了眼呢?這些感覺說明了我們的生命還是以自己為中心,這是亞當生命的反應,不是基督生命的反應。「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3:15-18)

生命的成長

馬太福音20章接著所發生的事,讓我們知道十二個門徒都不明白主的比喻。「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耶穌說:『你要甚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0-28)他們聽見主耶穌在19章說他們將來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因此雅各和約翰就找他們的母親向主耶穌求將來要坐在主左右,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二人,那時十二個門徒都充滿亞當的生命,將來坐寶座也要坐在主的左右,但基督的生命不是要坐寶座,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

研究人類生命成長的專家發現,我們由誕生開始是在「依賴」(Dependent)時期,長大一點就進入「獨立」(Independent)時期,再成熟的會進入到「互賴」(Inter-dependent)時期。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軌跡也很類似,初信主的時候就像才生的屬靈嬰孩需要別人餵養和照顧,逐漸長大了我們就可以不需要別人的照顧,更成熟的人就會去照顧別人和眾聖徒相互造就,使教會被建造。

教會的建造

主耶穌曾對彼得「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16:17-18)彼得確實牢牢記住了主的話語,因此在他晚年的書信說:「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着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4-5)保羅也告訴我們:「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着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19-22)

講到建造教會,我們常常有一個錯覺,就是我們要建造教會,但其實是主耶穌要親自來建造教會,詩篇127篇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因此即使保羅說我們要怎樣謹慎建造,「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林前3:9-13)我們亞當的生命只有草木、禾稭的建造,假如我們真有金、銀、寶石的建造,也不是出於我們自己的,因此我們也沒有甚麼可以誇口。

建殿的活石

「1464年著名的意大利雕刻家多納太羅(Donatello)簽了約要完成一座偉大的石像。於是在阿爾卑斯山卡拉拉採石場找到一塊非常巨大的白色大理石,並開始雕出下肢、軀幹和衣着的大概形狀。兩年後多納泰羅去世,留下未完成的石塊。石頭一直被冷落。之後,有人將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及其他有名的雕刻家帶到大石面前,可惜他們都對它沒有興趣,認為這塊石不是雕刻的好材料。30多年後直至1501年,一位26歲的年輕雕刻家發現了它,就驚歎它的美麗,並且對它說:『我要將大石裏面的天使釋放出來。』於是他花了四年時間,雕刻出一個藝術史上舉世聞名的偉大作品,名叫「大衞像」,而這位雕刻家就是大名鼎鼎的米高安哲奴(Michelangelo)」。[網上資料]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建殿是用山中鑿成的石頭。建殿的時候,鎚子、斧子和別樣鐵器的響聲都沒有聽見。」(王上6:1,7)後來所羅門建自己的宮殿時,是參照耶和華殿的樣式,列王記上有更詳細的描述。「所羅門為自己建造宮室,十三年方才造成。建造這一切所用的石頭都是寶貴的,是按着尺寸鑿成的,是用鋸裏外鋸齊的,從根基直到檐石,從外頭直到大院,都是如此。根基是寶貴的大石頭,有長十肘的,有長八肘的。上面有香柏木和按着尺寸鑿成寶貴的石頭。大院周圍有鑿成的石頭三層,香柏木一層,都照耶和華殿的內院和殿廊的樣式。」(王上7:1,9-12)

主乃活石,我們也就像活石,因為我們裡面雖然有基督的生命,卻被我們本來亞當的生命所重重包圍著。「建殿是用山中鑿成的石頭」,「建造這一切所用的石頭都是寶貴的,是按着尺寸鑿成的,是用鋸裏外鋸齊的」,意思是我們要成為一塊能夠被神用來建造的活石,就需要聖靈每天在我們身上作雕刻的工作,減少我們亞當的成份,使我們更像基督。盼望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每一個都達到豐富之基督的度量,一同歡歡喜喜的進入主的國度。



□ 吳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