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9日:林永存〈利甲的子孫〉

經文:耶利米書 35:1-19

世界局勢急劇變化,屬主的人感覺主回來的日子非常近,有說我們或許已走到最後一里路。「當預備迎見你的神」這主題不覺已有兩年,我們是否預備好?還差一點?還是一點仍未開始?求主憐憫!早上盼望與弟兄姊妹分享一班已預備好的人,但願他們的學習成為我們的激勵,各人都受提醒在這最末後的時刻預備好等候主回來。

一)末後關鍵時刻

耶利米書 35 章所描述的時候與我們的處境有所類同:猶大國在約雅敬王年間已來到最末後的日子,再不多幾年耶路撒冷就要被攻陷,神的子民已走到最後一里路。從列王紀、歷代志,我們曉得早一百多年前北國以色列在比加王年間已被亞述王攻打,有幾個支派被擄到外邦。何解?列王紀下 17 章指明,因為以色列人不斷敬拜偶像,惹動神怒氣,神要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因此,何細亞王第九年,亞述王攻陷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外邦,北國以色列不復存在。或想對此國破家亡嚴肅結局,南國猶大理應吸取教訓引以為鑒,悔改歸正遠離偶像,免得神的怒氣也隨之臨到。

然而,聖經記載在北國滅亡之時,南國亞哈斯王不但沒有趕快審視國家在神面前的光景,反倒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各樣可憎之事,甚至按大馬色人的樣式作新壇用以獻祭惹動神怒氣(王下16)。如此,拜偶像敗壞之風到瑪拿西王年間變得越發不可收拾,敗壞程度居然比北國更甚,大大惹動神的忿怒。雖然尚有希西家王及約西亞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下 18、22),帶領民眾離棄偶像歸向神,但聖經記載,因瑪拿西王所作過於敗壞,神不得不宣告要棄掉餘剩的子民,使他們成為仇敵擄掠之物(王下 21、24)。於是在北國被滅一百多年後,南國猶大王約雅敬年間,巴比倫王的軍隊上來圍攻耶路撒冷。就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國破家亡之際,神居然把利甲的子孫帶到耶路撒冷,要在此末後關鍵時刻當神審判刑罰的杖落下前,藉著這一班劃時代的器皿,再次對神的子民作見證。

二)隱藏的得勝者

關乎利甲族人的來歷,聖經並沒有詳細記錄,但列王紀下 10 章記載「利甲的兒子約拿達」曾協助耶戶執行神對亞哈家的審判,之後在以色列中除滅巴力。歷代志上 2 章家譜提及「基尼人利甲家之祖哈末」,據此,聖經學者多以為利甲族人並非源於以色列十二支派,而是摩西內兄後代基尼人的分支。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摩西岳父帶領全家前來認識神如何在百姓中施展大能,摩西邀請他們留下與以色列人同往迦南並應許厚待他們(出 18 民 10)。士師記 1 章記載基尼人因此進到迦南應許之地,與以色列人一同生活,一同跟隨神。士師記 4 章記載底波拉及巴拉與迦南地夏瑣王耶賓爭戰時,「基尼人希百之妻雅億」把耶賓的將軍西西拉殺死,協助以色列人制伏仇敵。最後在撒母耳記上 15章也曾提及掃羅王攻打亞瑪力人時,恩待基尼人,吩咐他們往別處躲避利甲族人。

就這樣一代又一代,雖然鮮為人知也沒有太多人注意,他們默默地按著先祖的遺訓在以色列人中生活。即使外面世界、周遭環境早已充斥敬拜偶像敗壞之風,以色列人不論北國南國都偏離正道惹神發怒,但這班利甲的子孫卻不離不棄願意繼續跟隨神,忠心侍立在神面前,持守見證。感謝神!人或許輕看忽視利甲的子孫,但神卻一直在暗中察看留意,祂的眼目始終沒有離開他們,一直保守引領預備他們,當此末後關鍵時刻,要在神子民眼前顯明見證作最後的勸誡!

三)傳承的見證人

先知耶利米記載:當那些日子,我們的神不厭其煩從早起來差派僕人眾先知勸導神的子民回轉,可惜他們聽是聽見,卻沒有聽從,不肯悔改回轉。然而,正當他們背叛犯罪不聽從的時候,神在利甲的子孫身上卻找到順服聽從的見證:聖經記載利甲的子孫對先祖遺訓「都聽從了」,這在當代是何等見證!與神子民形成何等鮮明對比:這邊沒有聽從、不肯悔改,那邊默默持守、聽從堅持,預備好等候著!

瑪拉基書 2 章指出,神只造一人卻不造多人,因為神不單要人在地上延續、生養眾多,更要人因此得著敬虔後代,可以世代傳承神恩典、接續事奉神。故此聖經一直強調要留心神藉父輩先輩傳承下來的教導,例如舊約箴言中,就多有父母對作兒子的叮嚀,提醒人謹守祖宗的訓誨,不可離開父母的教導。即使來到新約,從保羅的書信,我們看見在教會見證事奉中仍是同樣原則。保羅稱呼提摩太為福音恩典中的真兒子,囑咐他要服從其教訓、品行、志向等,盼望他能接過見證的火炬,傳承教會的見證接續地上的事奉。其實不單提摩太,所有跟隨主的人都該學習,在生命中承接神藉父輩先輩交託傳遞下來的見證。主所以在地上教導門徒作天父的兒子(太 5),因為神要我們得著的正是兒子的生命!羅馬書 8 章說我們得著兒子的靈可以呼喊「阿爸!父!」神的心意不但要我們得著兒子的生命,更要藉聖靈工作把我們模成神兒子的形像:不單是外表的相似,更是內在生命性情的相同!

我們不曉得利甲的子孫在耶利米時代與先祖利甲或約拿達在外貌上是否仍相似,但無論他們的外表樣式跟先祖是否相似,有一件事卻是可以肯定:他們與先祖在神面前的持守與學習必仍是一致的。他們裡面對神的忠誠態度,對神見證的持守忍耐,必仍與先祖一樣堅定。這並非武斷或臆測,乃是經過試煉被驗證過的!耶利米書 35 章記載,先知當面試驗他們是否喝酒,但即使三百年過去了,他們仍堅持謹守先祖的訓誨,不敢絲毫放鬆不敢偏離見證,斷然回答先知「我們不喝酒」;能夠如此,光是頭腦上曉得先祖的教導,遠不足夠讓他們經過如此試驗。如同提摩太服從了保羅的教訓品行志向,利甲的子孫必須先從先祖的教導中有所領受,然後藉此繼續認真學習尋求神,再者為此不惜付上代價,直到在神面前真實看見了先祖所看見的,真實學到了先輩所學習的,這樣他們才能牢牢把握先祖從神領受的,才可把所看見所得著的繼續傳承下去。試想:三百多年的時間,其中要經過多少代人認真在神面前學習,要有多少人在神面前付上了代價,才能夠讓他們牢牢守住先祖的吩咐,才可以使他們延續維持在神面前的見證?利甲子孫的學習實在是劃時代的,遠超當時的世代,他們的生活見證在神面前誠然寶貴!求主幫助我們,在此末後的世代中也寶貴在暗中的學習,願意付上代價持守神託付,忠心見證走到路終。

四)拒絕今世福樂

利甲的子孫遵守先祖的吩咐,頭一件聽從的事乃是不喝酒。三百年來,不論何人邀請或要求,不論何處、在哪地,按著先祖的吩咐,他們對此從來只有一個回覆:「我們不喝酒」。在聖經中,酒常說到神在地上給人的祝福和豐富,提到迦南地豐富常說「五穀新酒」(創 27:28,申 7:13等),故喝酒是人生得著祝福、得著滿足喜樂的表現。然而舊約中記載,當祭司供職或人許願作拿細耳人時,清酒濃酒都不可喝,神藉此一面表明親近神的人必須分別為聖,遠離地上喜樂,單以神為滿足;另一面表明事奉神的人,必須保持清醒不受屬地支配,時刻預備接受屬天感動。由此可見,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吩咐他子孫不喝酒,絕非單純飲食上的節制,而是一個在神面前的生活態度傳承:一面拒絕以這世界的福樂為滿足,一面保持清醒隨時預備領受從神來的感動。從先祖起首,他們清楚認識到這世界已遠離神,連神聖殿所在的耶路撒冷也充斥偶像,如此情景下,跟隨神的人又怎可不與這世界劃清界線?又怎能不為著神旨意選擇過分別為聖的生活?求主幫助我們,在此末後的世代中,不效法這個世界,不隨從今世的風俗,立志過分別為聖的生活,堅定持守神交託的見證。

五)甘願寄居作客

利甲的子孫遵守先祖另一吩咐,乃是終生住帳棚不蓋房屋,沒有葡萄園也沒有田地撒種。帳棚的意思是流動不扎根,住帳棚表明從始至終在地上,不過是寄居、是客旅,沒有長久居所住處。三百年來,他們聽從先祖吩咐以牧放為生,隨羊群遷移沒有固定居所,每天以羊群需要定步伐行止,天天支搭帳棚在地上居住。他們清楚在地上不需要有根,這個世界不過是路上的客店,不過臨時暫居,隨時預備離開,從來不曾眷戀。希伯來書 11 章指出,許多憑信跟隨神的人都如同利甲的子孫,承認自己在這世界是客旅是寄居,這世界並非他們的目標也不是終點。他們所羨慕所盼望的乃是在天上,是神為人所預備那更美的家鄉。故此,即使今天在暫居之地有不如意事甚或經歷苦楚,每當想到所盼望所等候的,那至暫至輕的苦楚就再也算不得甚麼!

再者,帳棚在聖經中也指到我們這必死的身軀(林後 5),所有蒙恩的人都要得著神全備的救恩,不但如今靈與魂被主拯救,當主再來時這必死的身軀還要得救。到那日,必朽壞的總要穿上不朽壞的,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那時我們要穿上榮耀身軀,得著復活身體,何等榮耀!求主幫助我們,在此末後世代中如同利甲的子孫,認清這世界不過是短暫寄居所在,我們不用受地的束縛,眼目當仰望主專心等候主再來,預備好當那日可以輕鬆被提馬上離開,進入天上美好家鄉!

六)每天預備見主

利甲的子孫專心聽從先祖的教訓,歷代堅守先輩見證傳承學習,雖然在這世界好像沒有得著人的認可,沒有得著人以為福樂以為倚靠的,但他們卻從神得著更好的福分:神藉先知耶利米應許說:「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感謝神!他們每天的學習有神稱許,他們歷代的付出有神肯定,他們是神認可預備好的一班人!

今天這世界好像一個模型,強迫我們按其價值取向來生活,跟隨主的人必須堅守見證拒絕世界脅迫,按神藉先祖的教訓在地上忠心生活,如同明燈照耀表明主生命的道。但願利甲子孫的學習,都成為我們的提醒和激勵,好叫各人今天都快跑跟隨主,拒絕喝酒不再以地上福樂為滿足,住在帳棚隨時能夠離開寄居之地。願主得著我們的心,在這最末後日子中仍忠心持守見證,在最後一里路上能作預備好見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