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鄧柏欽〈從逃兵到精兵 — 馬可〉

徒 12:12 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裏有 好些人聚集禱告。

(據信他的家相當富有,樓房非常寬敞,被主選用來作和祂門徒吃逾越節筵席的場所;又在主復活升天以後,一百二十名門徒聚集在那樓房裏禱告,結果帶下五旬節(參徒一12~15;二1)。一般都稱那樓房為『馬可樓』。)

徒 12:25 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 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徒 15:37-39 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 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

西 4:10 與我一同坐監的亞里達古問你們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 安。(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們那裏、你們就接 待他。)

提後 4:11 獨有路加在我這裏。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 的事上於我有益處。[傳道或作服事我]

彼前 5:13 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

1. 馬可是誰

馬可,馬可福音的作者,又名約翰。約翰是希伯來人慣用的名字,而馬可則是羅馬人常用的名字。約翰的意思是「神是仁慈的」,而馬可則是「有禮貌的」意思。

馬可出生於耶路撒泠的一個富裕而敬虔的家庭,父親可能是羅馬人,母親馬利亞是初時教會的核心人物,她的家亦成為初時教會信徒聚會禱告的中心。因此,馬可在耳濡目染下,對基督的信仰並不陌生。

馬可一開始並不是一個勇敢的信徒,他曾經是一個畏縮、胆少而內向的人。在馬可福音十四章內描述當耶穌被捕那晚,那個棄衣赤身逃走的少年人,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是馬可本人,當時他不過是十多歲的孩子而已。其後耶穌復活,使徒遭逼害,信徒們仍屹立不倒,馬可的心深深被打動,使他終於獻身為傳道人,為神所揀選的。

2. 少年人的熱心要追隨保羅

後來保羅到了耶路撒冷,大概就是那個時候馬可認識了保羅。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自從那一次保羅到了耶路撒冷,當他們回安提阿的時候,馬可就要求能跟著保羅、巴拿巴一起旅行(徒十二25)。對馬可來講,保羅這個人令他印象太深刻了,他本來是摧殘神的教會,逼迫神教會的人,結果居然信主了。馬可覺得,如果能夠跟隨保羅,那真是太好了。所以他們一同到了安提阿去。到了安提阿沒多久,根據徒十三2-5: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保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裡坐船,往居比路去,到了撒拉米,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裡傳講神的道,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 這作幫手的約翰就是馬可。保羅第一次周遊佈道時,就把馬可帶在身邊。 馬可原來是服事主的人,從年幼時就愛主且願意服事主,當保羅和巴拿巴出去傳道的時候,他寧可做他們的幫手。馬可生長的家庭是很富有的,一個出身富家的子弟吃苦不容易,但是他為著福音的緣故,甘願做保羅和巴拿巴的幫手。

幫手在希臘原文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指古羅馬有一種船,利用很多奴隸划槳才能航行。這種船大都分上下二層,上一層給客人使用,下一層就是奴隸划槳的地方。幫手原來的意思就是划船的人,就是指著那些做奴隸的人。

3. 缺乏受苦的心志,在試煉中失敗

剛開始馬可也許還很興奮,但是做久了就覺得難道我被呼召就是做這些芝麻小事嗎?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在主手裡有用,第一關就是這個,這是人肉體最難經過的關卡。馬可剛出來就遇到這個關卡。聖經接下去說:「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徒十三13)。」不知道什麼原因,馬可在半路上就離開了,也許這條十字架的道路太難走了,於是他溜回家了。此後,等到保羅再次出發佈道的時候,就為了馬可的問題與巴拿巴起了爭執而宣告分手(徒十五36)。巴拿巴是個寬宏大量的人(徒十一24),對人永不失望,是一個被聖靈充滿的好人,馬可是他的表弟(西四10),雖然他棄職潛逃是不對的,但是巴拿巴也許認為馬可不會因一時的失敗和軟弱就永遠跌倒了;為著成全這個年輕人,應該再給他一次機會,所以建議仍帶馬可同行。但是保羅曾在迦瑪列門下嚴格受教,本身是一個嚴謹的人,也許對馬可的作風很不以為然,主張不予錄用。這一次馬可不只是自己跟不上,而且導致兩個重要同工因此分開了;真是可惜!

4.主藉彼得給馬可屬靈的建造

經過了一段時間,馬可轉而與彼得在一起。「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彼前五13)這裡所說的巴比倫就是羅馬。

感謝主,一個像彼得這樣經歷過極大軟弱和失敗的人能同情那些在灰心失望中的人。他看見這個馬可,怎麼意志消沉老是悶在家,彼得沒有讓他一直這樣灰心下去。很可能主給彼得有負擔,卻沒有給保羅來帶領馬可。

彼得也因為他從主所蒙受的恩典,就把這些在主面前的領受交通給馬可,使他從軟弱、灰心中起來。彼得讓基督榮耀的盼望也放在馬可面前,讓聖靈作工在他心中,叫這個絕望、灰心的馬可,信心再得以提升。

5. 神成就奇妙的工

後來保羅也到了羅馬,被下在監牢裡,曾寫信給腓利門,提到“馬可”是他的同工之一(門24)。

很希奇,按照保羅的性格,他的要求很嚴格,應該是不會再欣賞馬可的。但是神在馬可身上成就的工,也同樣成就在保羅身上,結果使馬可終能再被保羅回頭重用。

大概保羅到了羅馬的時候,發現馬可已經完全改變,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傳道人。後來保羅在羅馬坐監的時候,馬可仍以晚輩的身分服事保羅,終於獲得保羅的諒解和賞識。這也是神奇妙的安排,聖靈工作的結果。

保羅在羅馬監裡寫信給歌羅西教會眾聖徒時,特別交代:「與我一同坐監的亞裡達古問你們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安!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你們那裡,你們就接待他。」(西 四10)

「接待」的希臘原文意思是「歡迎」。為什麼你們要歡迎他呢?因為他曾經被棄絕過。被誰棄絕的呢?就是保羅自己。但是現在保羅說,你們要歡迎他,因為主在馬可身上做成了祂的工作。

6. 從幫手到同工

不但如此,保羅寫信給腓利門的時候,也提到:「與我同工的馬可,亞裡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門:24)其中亞裡達古與路加是自甘取得奴隸的地位,陪同保羅解往羅馬,關係非比尋常,在同工排行榜上,馬可竟超過他們,排在第一位。現在保羅要告訴全世界的人說,那個我本來以為沒有希望的少年人,結果主在他身上做工,主也在我身上做工,主施恩給我們,現在他成為我重要的同工。

到了最後保羅在羅馬將要殉道的時候,晚景淒涼;他寫信給提摩太,「獨有路加在我這裡,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四:11)從這幾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可在保羅心目中的份量。當時在亞細亞的人都離開保羅,獨有路加陪著他。現在保羅寫信給提摩太,切切的要他把馬可帶來,因為馬可在傳道的事上於保羅有益處。傳道的事原文是職事,就是以弗所書所講的新約的職事。這一次在保羅感覺裡,馬可已經不只是幫手,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同工了。

(馬可何時回到保羅的同工團:

主後48-馬可溜走(27歲)

主後50-保羅拒絕

主後61-保羅在歌羅西書要弟兄姊妹接待他

神用11年來栽培馬可,恢復他。)

7. 馬可為彼得寫成馬可福音

馬可雖然不是使徒,但他長期跟隨巴拿巴,保羅和彼得参與服事。神卻揀選他來完成撰寫馬可福音。他所收集有關基督生平的第一手資料,都是從他與彼得親密的屬靈關係上所得來的。他文筆簡潔、僕實、生動,十分熟悉巴勒斯坦的風土人情,又精通亞蘭語。馬可生長於羅馬文化的氣氛中,他用當時流行的希臘文完成馬可福音,因為主要是寫給早期羅馬帝國內皈依基督的外邦人。

馬可一氣呵成寫出馬可福音,刻意突顯耶穌是神的兒子,福音的起頭,是一位僕僕風塵,為罪人奔走的福音使者。不是高高在上的主,乃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位受苦的僕人,他來是服事人,是為人捨命。在福音書中,獨有馬可描寫主的手、主的目光、感情、主的退隱等等,如此我們就能體會主的心。他將耶穌所作的事,並他那充滿憐憫和慈愛的事蹟,生動活潑、忠實無誤地記錄下來。

馬可用了三分一的篇幅來記錄耶穌在世上最後七天,這七天是主一生事奉的頂點 — 基督的受難;幾乎每一章都能看見十字架的影子。

8. 彰顯神忠心的僕人

一般人認為馬可福音是一卷很難讀的聖經,因為馬可福音是講究實行的,我們往往一到實行的時候,就失去力量,這是少年人的悲哀,也是少年人的難處和通病,聖靈用馬可把他的經歷,以他的失敗來襯托出一個從來不做逃兵的主耶穌。我們的主從起初到末了,永遠是神忠心的僕人。

所以讀馬可福音的時候,我們能從馬可的眼睛看見一位神的僕人。馬可只能有一個禱告:「但願靠著主的恩典,被模成這個奴僕的樣式。」結果馬可成功了,因為他認識真正事奉神的那一位。

感謝主! 神特地選中這兩個失敗的僕人,一個像逃兵一樣的馬可,一個跌倒三次否認主的彼得,來告訴我們那一位真正沒有瑕疵的神的僕人是哪一位,透過福音給馬可福音,讓我們看見那一位完全有忠心的僕人。

據可靠的史料,馬可曾經到過埃及傳福音,他是亞歷山大的第一位宣教士,帶領許多人歸主,並建立了亞歷山大的教會。這位曾經畏縮的年青人,最終成為勇敢無畏的宣放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