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趙永欣〈從以弗所書看在教會建造(五)〉

經文:弗四1-16

要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1)

第四章開首原文有「所以」,這表示之後所寫的內容,是基於前面一至三章的事實,有關神旨意和計劃。保羅盼望神在教會中得榮耀,因此,四至六章提醒教會注意應有的見證。保羅先用他為主被囚的身份勸他們,一方面表明他以此為榮,認定為神被囚非羞恥。另一面,「我為主被囚的」的原文「我在主裏的囚犯」勸你們,這強調他被囚是神的主宰,因為沒有主的許可,就是連一根頭髮也不會丟在地上;此外,他知道是他是在主裏被囚,所以他不受困境影響,在捆鎖中仍能忠心服事,撰寫四卷監獄書信,揭示神的奧秘,展現超越的生命,成為他們的榜樣。他勸誡他們要活出與蒙召恩典相稱的生活,活出應有的見證,彰顯神的選召。

竭力保守靈裏合一(弗四2-6)

教會的見證保羅最先提到的,就是身體合一的見證。基督是教會的元首,而教會乃是祂的身體,信徒們就是這身體上的肢體(林前十二27),是必須合一的。在此保羅提到生命的操練和學習,應當「凡事謙虛,溫柔,忍耐」。「謙卑」是外面的態度,「謙虛」是裏面的存心,團體中注意「看別人比自己強,彼此謙讓」(腓二3;羅十二10)。「溫柔」是謙卑自然的結果,反之,驕傲易引發怒氣,容易與人發生磨擦。我們應效法主耶穌,活出柔和謙卑的性情,並且,溫柔並非軟弱,主應許必承受地土(太五5)。「忍耐」是團體中重要的學習,因性格、背景和意見不同,在教會生活、配搭事奉,也需要在主的愛中放下自己,學習忍耐的功課。接著是「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寬容」是愛心的表現,當面對別人冒犯自己時,應在愛中寬容與饒恕。好像彼得問主要饒恕得罪他的兄弟多少次時,主回答七十個七次,就是要完全饒恕。另一面,其實,我們也需別人的寬容,因為我們也有虧欠別人的時候。「用和平彼此聯絡」原文意思是「用和平之繩索綁在一起」,屬肉體的帶來分門別類與紛爭,和平卻能促進理解及在基督內的合一關係,使人與人之間更緊密連繫。最後是「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一的心」,「保守」是指守住已經擁有的事物,以免失落或改變。「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原文是「聖靈的合一」或「靈裏的一」。竭力是因為我們活在肉身中,容易順從肉體,中了撒但的詭計,使肢體間產生不和,甚至帶來教會的分裂,因此,需要竭力禱告守望。跟著進一步指出信徒已有的七個合一的基本要素,「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四4-6)。這七個要素,一方面是我們在基督裏已有的事實,一方面也是我們能在基督裏合一的條件,不單缺一不可,就是在這「七個一」上增加甚麼,也容易會帶來教會合一的難處,所以需要持守。注意神不單要我們持守,還要建立基督的身體,因此,神把恩賜給教會。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弗四4-14)

保羅提到「我們各人蒙恩乃是按著基督恩賜的度量」,就是基督按各人信心的「度量」分配恩賜,種類與分量符合個人需要與能力。「所以經上說」引述《詩篇》六十八篇十八節,指基督因十字架得勝撒但,敗壞牠擄掠人的能力,復活升天時帶著屬神的人升上高天(弗二6),並賜予恩賜給教會。神為教會的建造賜下五種恩賜(職事),包括使徒(蒙召開荒建立教會)、先知(得啟示能傳神的心意)、傳福音、牧師和教師。然而,原文在牧師與教師前只有一個定冠詞,表明牧師和教師實為兼具牧養與教導功能的一個職分。此外,聖經中僅在這裏出現一次,因此,說明聖經有牧養的服事、卻並無牧師的制度。神既賜下這些不同的職事,所以教會需接受神所設立的眾職事的服事,好能建立基督的身體。這並非表示僅需這四種職事,而是透過他們成全聖徒,使基督的身體得以建造。「成全聖徒」包括屬靈生命的成長及工作上的裝備;「各盡其職」則指每位肢體在成長及裝備後,能發揮其功用。年長弟兄提醒我們,這稱為「身體的職事」,只有身體的職事能直接建立基督的身體。

生命成長愛中建造(弗四14-16)

從生命成長到成熟的過程中,我們需注意兩件事:其一是要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其二是認識神的兒子。「真道」指整個信仰,即神的話語。現今雖未達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但我們應在真道上有更深追求,深信神終會成就。「認識神的兒子」則是指我們與主有更深經歷,從而增進對祂的認識,我們越深認識祂,便能越發成長,心思成熟,更懂得分辨異端,不給魔鬼留地步。我們也應凡事長進,不局限於某一方面,並在神安排的環境中學習,除去不該有的,裝備自己。同時,我們要摒棄自我中心,彼此接納、扶持,在愛中建立基督的身體,追求基督長成的身量,彰顯基督的生命與榮耀。

總結

盼我們能體貼主的心,學習當學的功課,各盡其職,以愛建造基督身體,願神的旨意早日成全。